以祖父之名初涉公益

【人物访谈】李浩:我的公益心源于祖父李恩三

 

“一个聋哑人都能承担比正常人还多的责任,我也一直在寻找一个很好的方式能够纪念他。”恩三慈善基金会创始人、易才集团董事长兼CEO李浩坦言,他的公益心源于祖父李恩三。

李恩三是一位自强不息、乐善好施的聋哑老人,以双手劳作抚养儿孙两代人成才。虽身患残疾,但性善志坚、乐于助人,这种热爱生活的精神态度潜移默化地植入了李浩内心。于是,2013年李浩创立了安徽李恩三慈善基金会。

他认为,“直接捐钱、身体力行做志愿者、或通过专业基金会做公益,都是不同的公益选择方式。做公益之初便发现,凭个人一己之力能量有限,真正的公益是吸纳社会力量去解决社会问题。”

 “成立基金会就是自己选择合理表达公益之心的一种方式,希望能够将祖父留下来的正能量传承下去,因此,基金会背后就是团结起来的公益力量”。李浩成立基金会既是对爷爷的纪念,也是践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,正是这种价值观的内化,令他在公益道路上一走就是十几年。

对话李浩

CDB:   创业本身已经有很大压力,但你从创业初期就开始做公益,而公益恰恰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财力,你是怎样考量创业和公益这两件事?

李浩:简单说,我觉得有两点:

第一,跟我的成长经历有关系,因为无论上中学还是上大学,当时学校对我的帮助都很大,所以,我觉得这种社会资源的支持和帮助是应该得到回馈的,多做一些公益的事情,能够回报和反馈社会是很有意义的。

第二、我个人认为,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社会价值的定位,也很难做的特别大特别好,所以,我觉得一个企业如果能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,设计与企业自身基因配套的公益供应模式,对企业发展反而是有好处的。

 

CDB:   企业基金会需要匹配跟自身服务领域相关的社会责任,对于易才你认为哪类项目或形式最适合?

李浩:现在最典型、最合适的就是残疾人就业创业。因为易才提供企业保险及残保金相关服务,我们提供好的残疾人就业服务,同时也是为客户解决岗位需求,这样既能帮客户带来很好的价值,也能给残疾人提供机会,易才也能因此获得更多的客户认可和价值认同。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,政府自然也很欢迎,所以这是一个多赢的事,做的越大,受益方越多,这也是基金会把战略方向放到助残领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。

当然,还有两个原因是:

第一、商业和公益相结合,包括与政府相结合的模式,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,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,也确确实实带动很多残疾人改变生存状况。

第二、还有很重要的原因是,因为我爷爷本身是聋哑人,如何让残疾人更好的就业,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价值,获得社会的公平认可,这也是创立基金会最早的初心。

所以,基于这几个因素,恩三基金会的核心定位就放在残疾人的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上。

 

CDB: 恩三提倡最好的方式是让残障人士带动残障人士就业以及创业,你怎样理解这个逻辑?

李浩:其实,就是一个同理心。因为像我爷爷是残疾人,我对聋哑人就很有同理心,那么如果残疾人自身残疾,就更理解残疾人需要社会工作,需要社会认可的渴望与动力。所以,这种自身带动周围残疾人的同理心,号召力和影响力会更强,我是这么理解的。

 

CDB:   2020年中国贫困人口需要全面脱贫,今年助残日主题也是“助残脱贫,决胜小康”,你认为残障人士脱贫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和机遇分别是什么?

李浩:我觉得跟普通人脱贫是一个概念,只不过残障人士会更艰难一些。因为它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,找合适的机会去实现就业甚至创业,这比一般人难度要大,但是国家政策也必然会创造更多的机会给残障人士。除此之外,我相信政府确保日常生活福利保障补贴也一定会到位。当然,把民间公益组织与政府和社会力量结合起来,残障人士就业机会自然更多,这是我的看法。

 

CDB: 对于残障群体而言,脱贫是他们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吗?如果是,恩三可以为解决这个问题做些什么?

李浩:我觉得换个角度思考,其实就是让他们先有最起码的生活保障,脱贫是先达到解决生活保障问题,无疑是残障人士最迫切的。除此之外,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,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去生活、去工作,像正常人一样交流。这样他们的精神世界会更加丰满和充实,有益于更好地融入社会,这正是接下来恩三要推动的事情。因为恩三基金会的特色,就是企业基金会,它有商业和公益的力量,同时商业力量能够把政府和很多社会力量链接在一起,提供综合性的、有质量的一站式服务。

 

CDB: 大家期待的目标是,让残障人士可以像普通人一样正常的生活,但是目前由于公共无障碍设施没有匹配完全,再加上社会对残障人士“异样的眼光”,迫使他们不愿意出门。那么,恩三今后会在促进残障人士平等生活,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公众教育方面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吗? 

李浩:基础设施建设肯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而且需要政府主导,当然我们会积极倡导,也引领一些社会力量跟政府一起逐步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。另外,关于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方面,目前恩三正在搭建相关健康平台,整合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,也包括比较成功的残障人士,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更好的互动交流和共鸣共感。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总是需要有一部分人去带动更多人。

 

CDB: 目前社会上有各种助残导向,比如国家提出的脱贫政策,以及推动五大设施建设普及教育,完善社区对于残障人士的包容度。你认为最终达到什么状态会比较符合预期?

李浩:我觉得,首先是确保残障人士日常生活没有问题,其实就是饮食起居,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,这一点我相信国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。那么,接下来就是如何让他们融入社会,最好的融入社会方式,就是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。当然最好是到社会企业,也可以在社区工作,甚至可以在家里工作。然后再配套解决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,因为残疾人的身体健康比普通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关照,那就需要有一些身体健康的关心关爱和解决方案,还有一个精神层面健康问题的解决,这也需要有专业人士的积极搭建。

如果这些一步一步都能够实现,我觉得残障人士才能可以正常的生活,健康的生活,平等的生活,真正融入社会。

 

CDB: 如果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第一步是赋予他们就业机会,第二步是解决身心健康的平台搭建,那么,关于理想的平台搭建恩三有具体的设想和规划吗?

李浩:想要做好平台,其实可以先把自己设想为残障人士,比如身体不舒服了,该看病还要去看病。那么日常保健保养残障人士也是一样的,只不过针对不同人的残疾特征,比如,有的是肢体残疾,眼睛残疾等等,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公共服务。关于心理咨询方面,其实正常人也有很多的心理问题,只不过残疾人会更普遍更严重一些。因为残障的类型不同,导致他们的心理表现形式也不一样,如果有一些很好的心理咨询,包括培训、有沟通、有交流、有咨询的方式,可以帮助残障人士恢复到相对平稳和健康的身心状态。

 

CDB: 谈谈恩三公益整体的未来3到5年在助残方向的计划和目标,以及实施目标的具体模式和方法。

李浩:我觉得应该是三个步骤:

第一、我们根据自身经验和资源特色,从残疾人的就业创业开始,更多更有效的解决残疾人的就业创业问题,这是第一步的切入。而且这方面恩三可以规模化运作,今年我们预计实现1500人就业,其中包括居家就业,明年有望达到至少3000人,未来期待能做到1万人的规模,到那时在行业内就非常具有代表性。所以第一步,就是先解决实质性的价值体现,说白了就是先让他们挣到钱。

第二、就是平台搭建,解决残障人士身心健康的问题,包括进行一些在线课程培训,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技能和成长进步。

第三、融合前两步基础和成果,就可以把自己成功的模式和经验,通过政府以及各类公益组织复制到更多机构,带领更多有志于从事这项事业的人一起来做。

 

CDB: 刚才三步走的目标中,提到本年度实现1500残障人士就业,那么,要实现这个目标,恩三需要在供求资源匹配方面做哪些努力?

李浩:是这样的,残疾人就业其实跟正常人就业既有不同又有相通的地方,也要分工种分不同岗位,所以适合残疾人的岗位都是什么样,会随着业务模式不停的更迭更新。那么,如何有一些更高附加值的岗位,让有技术的残障人士能够站到金字塔的塔尖上来。

我觉得第一,目前所谓居家就业,只是针对一些没有很强工作能力的人,通过跟企业接洽对接,让他享受一个比较好的待遇,解决温饱问题和相应的保险保障。另外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人,我们会根据其自身能力提供不同工作岗位。

二是,针对不同残疾人的知识和技能做一些引导性的培训与对接,这需要视岗位不同而定。比如,有很多社区岗位,在社区里可以当个保安,检查一下停车场等等,也有一些做自媒体,我们开设了相关的学习课程,不同的人差别很大,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事情,而且周期会很长,因为岗位千千万,每个人都不一样,所以我们需要大量的供需双方资源的积累和沉淀。

当然,也有很多企业来认领残障人士,让更多有学习能力的人出来做一些工作,这完全是通行通用的,目前我们正在跟全国残联合作。所以这几个模式不是严格区分,而是渐进式互相融合。

 

CDB: 在疫情期间,恩三公益发起了《抗击疫情残障人士关爱项目》 ,受益400 残障人士,非常值得肯定。当初是出于什么考量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参与抗疫?以及通过此次疫情,是否对一些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行动有更深的理解和准备?

李浩:首先我认为这是非常自然的,这是一次重大的应急事件,是需要不同部门对这次事件进行应急与管理。公益组织只是作为补充力量来完成一些服务。

本次抗疫行动,核心在预防与战胜疫情为主要目标,那么需要居家,在情况可控后,条件允许时再行动比较合适。

 

CDB: 2019年举办的益创未来·青年社会创新大赛,有2个获奖项目的创始人为残障人士,且其中一位更是登上了福布斯中国30 Under 30榜单,让我们看到了残障人士的潜能所在。你本人如何看待残障人士的创业项目以及他们的发展潜能?

李浩:首先,残障人士创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,而本身这两个项目与他们自身残障非常有关系,这样创业势必能够从自身需求出发,更好的帮助到更多人。所谓创业,就是能创造一个产品或一种模式,以某个社会问题为切入点,同时这个社会问题也能够得到解决,这种创业模式才能更好的把社会价值及商业价值最大限度的呈现,未来的可持续和成长性就会很好,所以我认为是很棒很不错的事

CDB: 可以谈一谈在助残过程中,令你印象深刻的个人/事件吗?

李浩:这个比较多了,就说两个比较深刻的。

第一个,是深圳雨燕中心的燕子。我去拜访过她很多次,不管是在初期需要支持的时候,还是后期发展好的状态,她的初心都没有变,都是希望起到残障人士的带头作用,解决残障人士的问题,所以我觉得 “ 初心不变 ” 让我印象深刻。

第二个,是恩三人物志访谈的一名环卫工人。他不但不说自己残疾需要社会帮助,需要别人照顾,而是说,正因为我是残障人士,所以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,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。

 

人物访谈:我的公益心源于祖父李恩三

一个聋哑人都能承担比正常人还多的责任,我也一直在寻找一个很好的方式能够纪念他。”恩三慈善基金会创始人、易才集团董事长兼CEO李浩坦言,他的公益心源于祖父李恩三。